借助台湾地区先进的集成电路优势,厦门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图为厦门三安光电生产车间,该企业有不少台湾人才。(资料图/本报记者黄嵘摄)
方旭明(左)给台湾创业青年解读相关政策。 (本报记者何炳进摄)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黄怀 通讯员 杨鸿杏) 两岸一家亲。厦门致力于先行先试,围绕“新、实、通、融”,不断深化厦台融合发展,用情温暖人才,为台湾人才提供有温度的服务;用心培育人才,为台湾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落深落细落实惠台政策,打造台湾人才登陆第一家园。
用情温暖人才
为台湾人才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双手麻利地将粽叶卷成漏斗状,放入糯米、香菇、虾米和肉,包好压紧,再绑上细绳,一个个鲜绿的粽子立即呈现眼前………“粽香两岸,闽戏传情”——一场台商、台胞喜迎端午联谊会近日在云创智谷闽南风情馆举办。“我也来试试!”近300位台港澳同胞、创业就业青年、涉台宗亲等共聚一堂,包粽子、话家常,看表演……心,在交往中越走越近;情,在交流中愈来愈浓。
“每逢传统节日,我们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在厦门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代表参加,联谊交流,共度佳节,让他们在异乡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感受到家的温暖。”组织这次活动的湖里区委台港澳办工作人员方旭明对记者说。方旭明也被亲切地称为台胞的“娘家人”,十几年来他奔跑在服务一线,与台湾人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初来乍到的台湾青年,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就业实习、工商注册、政策解答、补贴申领……只要是他们需要的,我们都会尽全力去做,为他们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方旭明说,他的微信好友中最经常联络的都是台湾青年,24小时不关机,随时准备回应大家的各种问题。“我们提供有温度的服务,以及零门槛的沟通平台。”正是这种“无微不至”让方旭明获得多项荣誉,他曾被评为福建省“金砖国家第九次会晤筹备和服务保障”先进个人,今年还被推荐参加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
方旭明告诉记者,厦门市从上到下都在用心用情开展对台人才服务工作,为了吸引更多台湾青年来厦创业,湖里区委台港澳办与市人才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台湾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台湾青年参加各类人才服务活动,同时,定期收集有就业意愿的台湾人才信息,为他们进行岗位匹配和推荐服务。
“这里真是一个大舞台,充满机会和活力。”台湾青年朱惟闵从小在台北长大,2006年随父亲来厦门创业,从事珠宝、马术培训等行业。他告诉记者,在厦门,项目落地后就享受到创业启动资金扶持、创业贷款担保、办公场所租金补贴等优惠政策,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定期的创业辅导咨询也解决了不少问题,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用心培育人才
为台湾人才打造施展才华的舞台
近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复旦大学承担“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厦门大学将针对我国集成电路发展中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在产教融合攻克关键技术的实际过程中培养集成电路的领军人才,以及产业急需、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型、技能型人才,促进海西集成电路版图的加速形成。
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厦门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台湾人才打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引领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厦门在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合理、发展迅速。”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联合创始人范伟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厦门市政府在体制机制、政策配套、措施保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政策支持,吸引了不少台湾地区IC设计公司的目光。厦门凌阳华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登鹭”的企业,2017年8月在厦成立,是一家专业的显示器系统及驱动芯片设计公司。企业的经营研发团队中超过一半是台湾人才,都有7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其中有14人被评为“台湾特聘专才”,将获得最高168万元的薪酬补贴。
“厦门集成电路产业链完整,行业景气度高,投资回报快,为台湾人才提供的机遇和发展平台比台湾更大,对台湾人才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厦门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台湾人才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也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愿意选择厦门,逐梦厦门。”凌阳华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家源也来自台湾,他由衷地说。
产业是人才集聚的“蓄水池”,人才是产业崛起的“发动机”。张家源告诉记者,企业注重人才的培养,来自台湾的核心研发团队较好地发挥了带队伍培育新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去年5月研发出企业的第一张芯片,7月进入量产,去年底就实现3600万元的营收。
张家源说,如果只靠企业的力量培养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缓解集成电路人才的短缺,在厦门市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加强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定向培养微电子专业研究生人才,这些研究生一毕业就可以很好地与企业岗位需求衔接,更好地发挥作用,可以为企业人才培养节省几年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紧密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创新机制用才聚才,激发两岸人才携手创新创业的热情。通过台湾高端人才的引领带动,形成以人才吸引人才的磁吸效应,有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两岸产业实现双赢发展。
【亮点】
“便民联系卡”提供法律服务
对于台湾人才来说,常常因为不熟悉政策、法规等,遇到纠纷不知如何解决。现在不同了,厦门一直在升级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体系,很多台湾人才手中都有一张“便民联系卡”,上面写着福建德和联盟律师事务所的联系方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免费咨询。法律服务“便民联系卡”目前已发放了2300多份,非常受台湾人才的欢迎。
线上线下结合 架起两岸沟通桥梁
打造两岸融合发展“新家园”,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不仅要用情去牵系,更要用心去经营。我市设立了全国首个台湾人才服务部、台胞驿站,开通968820台胞服务热线、“517找工作”云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台胞服务矩阵。架起两岸沟通的桥梁,让人才信息畅通,人员往来畅通。
借助台湾优势 集成电路业发展迅速
集成电路产业是厦门重点打造的12条千亿产业链之一。借助台湾地区先进的集成电路优势,厦门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联芯、三安、紫光、通富微电、士兰微等一批行业龙头相继入驻,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形成了涵盖IC设计、制造、封测、装备与材料以及上下游配套应用在内的全产业链。数字显示,2018年厦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415亿元,增长18.6%,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产值187亿元,增长30%。
超过2000名台湾高技能人才留厦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作为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地区之一,厦门以产业引才、平台育才、服务留才,增强台湾人才对厦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已吸引超过2000名台湾高技能人才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