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社区工作的形象描述。随着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社区工作者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经常疲于奔命。如何让行政资源更好地服务基层,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办事效率,完善社区自治?为贯彻落实《思明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试点社区工作实施意见》,思明区昨日正式出台了《推动试点社区减负放权工作意见》,对社区现有的88项工作职能,拟减除13项、简化13项、合并10项。
记者在这份新出台的意见中看到,思明区拟减除的13项事务工作及专业性工作包括:社区与辖内商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企业安全检查、社区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息分析处理、劳动监察举报投诉信息传递、开具预防接种证明等。拟合并的10项工作包括:社区党建、侨务、民间信仰、宣传、志愿者申请受理等。一系列的举措将使社区事务成功减负“瘦身”。
新的意见采取直接授权、委托授权等方式,将在册低保对象居家养老服务、小额医药救助、爱心老人餐桌、“三无”老人就餐送餐等13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管理权直接下放到社区,简化审批层级,由社区直接审查核实、办理,上报街道和区直相关部门备案,或者社区意见直接作为市、区职能部门认定依据,大大提高了社区便民服务的权限。
社区管理除了放权还要增能。这次出台的新政策通过便民服务项目流程的内部调整,压缩“五老”人员医疗补助申请、低保人员季度电费补贴申请、“圆梦助学”申请等服务项目的办理时限。结合试点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设立综合事务、民政事务、人口计生、社会综合治理等窗口,对进驻社区事务实行“一条龙优质服务、一站式办理完结”,便民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简政放权,不但转变了政府职能,还将激活社区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细胞”。思明区表示,通过推动社区减负放权,将解决社区职责不清、负担过重、便民服务程序繁琐等问题,进一步明晰社区职责、理顺社区关系、提高服务效率,凸显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功能,实现社区共谋、共建、共管、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