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 樊娟
厦门网-厦门商报讯 拖欠员工工资,或是因环境违法受罚,都会被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之中,这些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就会可能因信用记录不佳而无法通过审批。这是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获悉的。
很多市民都知道人行有一套“个人征信系统”,如果没有按时还贷款,或者信用卡还款逾期,个人信用报告就会留下不良记录。累积到一定程度,个人在申请贷款或申办信用卡时就会被拒。目前我市已有超过120万市民的自然人信息纳入了征信系统,
事实上,不只是个人,人行还建立起了一套企业征信系统,全称为“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目前已实现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全国联网运行。截至2010年末,企业征信系统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共计1691万户,全国日均查询量达到20.9万次。目前厦门市已有25000余户企业纳入了企业征信系统。
人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副行长郑卫国告诉记者,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的信息采集渠道有三条,一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卡的过程中收集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财务信息、人民币结算账户信息等;二是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办理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向企业征信系统报送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信贷业务信息。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已将市技术质量监督局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市环保局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企业拖欠工资信息、法院的判决信息等非银行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他表示,人行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将更多的企业相关信息纳入征信系统。
他介绍说,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包括了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各种与信用相关的非银行信息,包括了个人征信系统中的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法院判决信息以及企业征信系统中的拖欠工资信息、环保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与社会信用活动相关的信息,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
郑卫国表示,通过征信系统,企业和个人过去的信用记录被保存下来。如果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记录逐步累积成为“信用财富”,今后在向银行借款等方面,就可以获得相应的便利。反之,如果出现失信,则会给企业和个人在未来的信用交易等活动造成很大不便。
征信系统能否拯救“信用缺失”
“三聚氰胺”、“瘦肉精”、“皮革奶”、“染色馒头”、“毒豆芽”……不断曝光出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严重侵蚀社会对企业道德的信任。假货层出不穷,国人对国货失去信心,由此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面积的信用缺失?专家指出,失信几乎没有什么成本,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看到的是造假、违约、欺诈天天在上演,而被抓住的少之又少,等于是变相助长了企业失信行为的蔓延,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诚实守信的企业反而赚不到钱,生存不下来。
如果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违法行为,被抓住一次,就被计入“信用档案”,发放贷款的银行,以及国家的执法部门随时都可以看到,那么,不管企业或是个人,在铤而走险时就会多一分忌惮,少一些胆大妄为,从而对整个社会重建信用体系起到正面推动作用。
在厦门,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法院判决信息已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拖欠工资信息、环保违法信息、行政处罚信息、法院判决信息等纳入了企业征信系统。这些与社会信用活动相关的信息,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我们期望,通过征信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能够加大失信、违法的成本,让更多企业和个人珍惜自己的“信用名片”,形成了有效的信用激励和制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