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见习记者 林健华 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郑素描 蔡毓光 图/通讯员 夏海滨)陶艺师、制茶师、美术老师、工程师……来自各行各业的20名专业技术骨干站在同一舞台上,他们的共同标签是“匠人”。昨天,“百匠同心铸银城”——同安区“工匠人才新势能”启动仪式上,该区首批工匠人才名单出炉,该活动由市委人才办指导,同安区委人才办主办。
同安区将匠人从幕后推至台前,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为才聚银城营造良好氛围。
同安区“人才服务月”自6月启动以来,青年企业人才交流座谈会、专场人才对接会、线上招聘会等活动陆续举行,招引人才服务活动精彩不断,为全市“人才服务月”系列活动增添色彩。
人才上榜
5年选树百名工匠
助力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表彰的首批20名工匠人才,来自科技创新、民俗文化、技能类、乡村振兴等多种领域,其中5个人才单位被授予“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进一步打造工匠人才“金字招牌”。
“作为一名工匠人才,我会充分借势新机遇,发挥特长,让文化发挥价值,促进文化振兴。”同安首批工匠人才柯登科表示,作为区级农民画非遗传承人,今后将依托工匠人才平台,深化学习、开拓创新,继续将农民画技艺发扬光大。
6月以来,区委组织部开展百匠人才选树推荐工作,明确凡在同安各类企事业单位一线工作岗位上的优秀人才均可参加选拔,构建不唯学历、职务、资历和身份的“四不唯”人才评价体系。
“同安将在5年内选拔评定100位匠人型行业领军人才。”同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将发挥“大国工匠”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创新成果、绝技绝活、特色工作方法及时总结推广,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技术骨干人才,为富美新同安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为确保工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同安出台了一系列工匠人才政策,包括符合条件的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最高可获得10万元“一才一基地”补贴;符合条件的工匠人才每年开展授徒、传艺、交流、传习、传播传承民俗文化活动10次以上的,一次性给予不高于5万元补助;优先推荐参与省高层次人才、市拔尖人才、区拔尖人才等区级以上人才称号评选等。
人才下乡
“一村一才”全覆盖
加速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发展,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同安,是全市“三农”比重最大的行政区,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
如何发挥个人专长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几十年来都从事茶叶种植,又经过茶叶专业学习研究的人,我将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厦门恒利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树足说,茶产业是同安区特别是莲花镇高山村的主导产业,回到乡村的人才就是振兴“催化剂”。
村居所需和人才所能如何精准对接,是实现“一村一才”全覆盖的关键。为摸清“家底”,同安区全面梳理108个村(含村改居)产业、生态、文化、资源等现状,按照尊重人才、组织统筹、发挥优势、便于联系原则,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
同安区计划搭建区、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立常态化引才育才机制,引导更多人才、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第一线,助推乡村振兴产业与北大、亚植所等高校、研究所建立产学研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此外,还将引进一流的教育人才、医疗人才,补齐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短板。
来自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同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当前,同安作为跨岛发展的主区域、主战场、主引擎,乡村振兴迈入“快车道”。
人才留厦
招商引才进行时
建立育才沃土
同安新城的舒适环境、优质配套、便捷生活,成了相当一部分企业招聘的卖点。近日,专场人才对接会在同安新城银城智谷举行,来自银城智谷、人才创业园、西福工业园等37家企业提供近100个招聘岗位,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现场一家招聘企业的负责人黄先生说,吃喝玩乐购都能在新城一站式解决,“新城的环境硬实力无形中也增加了我们企业的软实力”。
同安区正把人才工作融入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中,积极推进“双招双引”模式,优化人才结构推动产业层级提升,构筑产才融合高地。近年来,该区锚定目标,固强补弱,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以广阔发展前景和优质产业环境招引人才,一系列创新服务和成长预期也让各类人才在同安留得住,干得好。
“我们将结合智谷、云谷、创谷等三大引才平台,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产业链(群),深入挖掘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同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同安将在银城智谷建设人才创业园二期、1号孵化器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大力气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顶级大师、科技孵化器、高能级项目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同安区围绕产业布局谋划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工作也在同步推进。目前,同安区教育、工信、人社等部门已经把人才作为重要内容融入产业布局与发展中。人才工作部门深入研究全市产业规划,积极了解产业前沿动态,为人才招揽做准备。
引进一个人才、落户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同安期待这样的“蝴蝶效应”。截至目前,在同安,市“双百”人才区级配套为全市最高,已累计拨付7162万元。同安还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高管、技术骨干、本科生及以上人才租金补贴全覆盖,共向2868名人才发放1674万元,向797名毕业生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579万元,共有227名人才享受子女就学照顾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