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
治理“餐桌污染”,环节多、链条长、牵涉地域广,监管难度大。然而中央有决心,有对策。在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未来,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我市遵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实际,积极推进“放心食品工程”建设,创新监管模式,摸索出“四小模式”、“正反两面现场观摩”、“痕迹化”管理模式、“三航四零五制”等方式,寓监管于服务。
去年,农业部对我市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各项结果居全国领先水平。而此次国务院和福建省将厦门市作为总结推广全省治理“餐桌污染”经验的示范城市召开现场会,更是对我市工作的鼓励与鞭策。
治理“餐桌污染”是一场持久性的综合战役,对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环节实施全链条无缝监管,要做的事还有许多。厦门正好借本次现场会之际,汲取各方经验,向兄弟城市多取经,取好经,进一步健全机制、严格标准、强化问责,做到监管不推脱,不懈怠,不缺位。惟其如此,才能让问题食品不敢冒头,让“餐桌污染”无处藏身,让广大民众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