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人才网
招聘职位
现场招聘
校园招聘
人事档案服务
      在线客服
切换到用人单位
登录/注册
厦门:让人才培养和企业无缝对接
发布时间:2014-07-23
让人才培养和企业无缝对接
——访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黄如欣
记者 佘峥 通讯员 徐丽麟
来源:厦门日报 A02版 要闻 发布时间:2014-07-23

  47岁的黄如欣上月底出任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这是理工学院专升本后的第四任校党委书记。相比较理工学院前三任教育“出身”的党委书记,曾经当过医院院长、卫生局局长、火炬高新区“掌门人”的黄如欣,更引人关注。

  日前,黄如欣接受本报采访,回答二次“变换跑道”,以及理工学院转型等话题。

 

理工学院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方程式赛车,并于本月作为中国唯一一支赛队,

远赴德国参加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记者姚凡 摄)

  谈“变换跑道”对教育领域并不陌生

  记者:两年前,您从厦门市卫生局局长的岗位,调任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上个月底又从火炬到理工学院赴任,这也被称为您第二次变换“跑道”,对于您这样的医卫专家来说,教育是不是很陌生?

  黄如欣:我自己倒没有觉得很突兀。我博士读的是企业管理,对教育并不陌生;大家还有所不知的是,从2008年到2012年,我兼任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代书记,正好是这所学校从中专要升格为专科,整个过程我都参与。

  后来我到了火炬,这是厦门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地,集中了很多高端的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所以,也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我换了几次的工作岗位,但是,都脱不了“科教文卫”这个大类。

  记者:不过,您的经历让我想起一位外地领导,他从地方调任高校后总结说,最大的不同是开会:在地方,开会我一讲话,下面鸦雀无声,还有掌声,但是,到了大学,我讲话,下面的老师不站出来反驳,已经是对你很客气了。也就是说,追求学术自由的高校,和地方还是有些不同,您有思想准备吗?

  黄如欣:是的,地方和高校有不同,首先,教育有它自身规律,我们要尊重这种规律;其次,学校在学术方面都会有不同看法,比如要把重点放在这,还是放在那,学术争论都很正常,但是,争论不要紧,就怕只是在那里争论,最后啥事也做不成。

  我倒认为,最重要的是共识——我们要有共识,大家都往一个方面想:如何把理工发展办得越来越好,办出特色,才能汇成一股力量。

  谈高校转型 可为企业培养订单式人才

  记者:我们注意到一个新动向:不久前,教育部提出,中国教育结构将面临重大调整,有一部分高校将逐步转型做应用型大学,理工学院是否也面临转型?

  黄如欣:无论理工学院是否转,在这次的教育结构调整中,我们都具有优势——几年前,理工学院就提出亲产业、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相比较很多学校,我们已经先行了一步。但是,理工学院也面临艰巨任务:怎么样才能更有特色,怎么样能走在别人前面,怎样能走出一条真正和企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道路,使得学生一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岗位。

  记者:这是不是恰好可以发挥您的长处?也有人认为您从火炬高新区来,以您对产业的理解,更清楚企业需要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此外,您的经历,也使得您在企业、政府的人脉关系,有自己的优势。

  黄如欣:我在火炬时,时常有企业向我抱怨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法直接用,还要培训一段时间后才上岗。在我看来,高校的转型,说简单点,就是看学校怎样和社会、企业无缝对接,使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到企业就能够马上发挥作用。

  我在卫生局时,我们在医高专的护理班培养上做出的一些改革,和这轮调整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业内来说,单是护理,口腔科、妇产科还有ICU所需要的护士技能就是不一样的,我们便在护理班高年级时,做了细分,满足医院不同岗位对人才的不同需要。

  类似的思路也可以沿用到理工学院今后无缝对接的转型中,譬如说,我们可以为企业培养订单式的人才,当然,这不仅仅是签协议那么简单,课程的设置,培养的方式,可能都要做出改变。

  谈履职前景 起点越高越倍感压力

  记者:您现在对理工学院有什么新的认识?

  黄如欣:说实话,之前我知道理工学院,但是并不深入。这次走了一遍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理工学院历任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理工学院的发展超过外界想象。

  理工学院现在发展的学科,理工、文科、管理、经济、艺术门类等都有,更重要的是,这些专业和厦门,乃至福建重点发展产业方向都是比较吻合。举个例子,我市推出的美丽厦门行动计划,其中有一项产业提升的计划,我对照了一下,包括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10条千亿产业链,其中9条我们现在的专业都有涵盖,唯一没涵盖的就是生物医药,我们没有医学院。换句话说,理工学院每年为厦门和福建培养了很多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而且,这些人才都是实用型的,我们还通过产学研合作,为企业解决不少创新和技改问题。

  记者:您在上任的第一天,宣布理工学院要在新起点上要有一个新跨越,这是不是意味着您开始出发了?

  黄如欣:我是这样说过,我其实倍感压力。前几天,我的朋友给我发短信说,理工学院的录取分数这么高,你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事实上,我们压力更大,理工学院去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和福建省其他老牌高校并驾齐驱;今年,也是我们专升本十周年,我们的新跨越是站在一个高起点的基础上。

【人物名片】

  黄如欣,福建南安人,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1988 年从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厦门血站工作;他还是位“海归”——1992年赴美进修,1997年任市中心血站站长;2001年,任厦门市中山医院院长,2002年调任厦门市卫生局局长;2012年,首次大幅转换“跑道”,出任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2014年6月,出任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相关推荐
市人才服务中心走访慰问共建部队
发布时间:2023-09-04
市人才服务中心直属党委 组织党员走进松毛岭探访长征第一村
发布时间:2023-09-04
市人才服务中心直属党委举办党员夜校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直属党委举办“学习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知识竞赛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展廉洁文化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展 “七一·爱心结对”走访慰问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举办“留厦来·更精彩”2023厦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直播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8
厦门人才市场举办国资国企专场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3-08-08
“稳就业 促发展”厦门大学专场招聘护航求职路
发布时间:2023-08-08
关于我们
人才中心
服务项目
招聘职位
现场招聘/校园招聘
人事档案服务
使用与帮助
下载中心
信息管理规定
隐私条款/免责声明
服务问答
用户使用说明书
联系方式
服务电话:0592-5396657
监督电话:0592-5396662
人事档案服务电话:12333
webmaster@xmrc.com.cn
意见反馈/投诉建议

微信公众号
人才网触屏版
人才网App
抖音直播带岗
Copyright © 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事业单位)          闽ICP备05025868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