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困难家庭来说,升学的喜悦难免伴随着经济上的烦忧。由市爱心办、市民政局共同推进的“爱心厦门·圆梦助学”公益项目,已连续4年为符合受助条件的困难学生带来爱心生活补助金,如同一股暖流注入心田,帮助他们切实减轻经济压力。
发放爱心补助金 让学子扬帆向前
对于莘莘学子而言,走进高等学府深造,是他们的美好追求。然而目前,我市仍有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为读大学的经济问题而烦忧。例如,低保家庭中的困难学生小文(化名)在去年夏天如愿考上大学,却为上学费用发了愁。一筹莫展之际,有爱心人士告诉小文:“申请’爱心厦门·圆梦助学’公益项目基金,或许能圆你的上学梦,缓解家中的经济压力。”最终,符合受助条件的小文收到了爱心补助金,因此开启了新的学业和生活,向更广阔的未来扬帆起航。
从2019年起,依托“爱心厦门”专项基金,“爱心厦门·圆梦助学”公益项目通过发放生活补助金等方式,为困难学子打通求学路上的“最后一米”。经过细致的调查和严格的审核,资助专项去年新增资助50名困难学生,均为2023年高中(中职)应届毕业并被高校录取的厦门籍低保家庭学生。
去年以来,“爱心厦门·圆梦助学”公益项目共资助困难学生4841人次,总计499.0447万元,并达到每年为200名就读高校本科4年的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金的目标。“在传递爱心力量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受助学生不辜负社会的关怀,克服困难、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立志成才。”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化资金帮扶措施 搭建爱心平台
“爱心厦门·圆梦助学”公益项目启动4年来,不断统筹各类助学资源、提高项目的全面性、时效性和公平性。去年9月,市民政局对“爱心厦门·圆梦助学”公益项目进行优化,印发《厦门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优化“爱心厦门·圆梦助学”公益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形成市教育基金会资助为主导、慈善助学为补充、民政救助为兜底的“圆梦助学”新格局。另外,项目还充分利用大数据,主动排查符合条件的困难学生,确保困难家庭得到爱心帮扶,让梦想不落单。
记者了解到,“圆梦助学”资助专项的生活补助金标准,也依据厦门市最低生活水平标准的提升而变化——自去年7月份起,为200名在校学生发放每人每月560元的补助金,比往年有所提高。
此外,作为认领结对、认捐帮扶资金的主要爱心社会组织,市教育基金会还组织志愿者、义工等开展每家每户走访摸排,进行暖心家访,细致认真地采集数据信息,完善生活补助认定工作,将关爱带给每位学子。
“往后,我们还将会广泛引导社会爱心力量参与‘爱心厦门·圆梦助学’公益项目,例如,发动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认领帮扶助学对象。”市教育基金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继续努力拓展募资渠道,搭建良好的爱心平台,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更多帮助。
链接
助学帮扶蔚然成风
近年来,爱心助学在厦门蔚然成风。2023年,市教育基金会共收到捐赠721万元,已资助贫困大学生638名;市总工会“金秋助学”项目累计投入77.8万元助学资金,为100多名困难职工子女缓解上学难;团市委为困难青少年提供“希望工程圆梦”助学系列项目,发放助学金及物资价值共计40.25万元;市妇联开展“春蕾·爱心助学”行动筹集资金97.6万元,已帮助困难学生615人;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开展“圆梦筑梦”“行舟百渡”等活动累计捐赠568.8万元……市关工委、市教育局等单位也在持续推进爱心助学事业迈向更高水准和规模。
除了款项捐助,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向有需要的人群捐献书籍、心愿物品、学习物资等,让爱心的暖风以更丰富的形式,吹进更多学子的心田。(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