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人才网
招聘职位
现场招聘
校园招聘
人事档案服务
      在线客服
切换到用人单位
登录/注册
厦要开个“小吃专业” 专门培养厦门特色小吃制作人才
发布时间:2012-03-09

  台海网3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文)昨天上午,全国首个厦门特色小吃班在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按班级建制,并正式开班。小吃班的开设,跟眼下厦门特色小吃冒牌“夫妻店”太多、原始“古早味”难觅的现状密切相关。深究其因,就是厦门小吃制作人才的断层。

  作为国家级重点专业,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烹饪专业将首次以“走班制”培养厦门小吃制作人才,让学生传承具有民俗特色的传统工艺,让厦门特色小吃走向全国。


    冒牌“夫妻店”太多 原始“古早味”难觅


  沙茶面、芋包、韭菜盒、薄饼……这些厦门特色小吃不仅是本地居民餐桌上的“常客”,也受到外地游客的青睐。

  提起特色小吃,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 “味道正宗、富有特色”,但在昨天举行的厦门特色小吃班课程研讨会上,却有多人表示:“现在在厦门,单沙茶面在不同的店就有十几种不同的味道,连厦门人都忘记‘古早’的沙茶面是什么味,就更别提游客了。”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厦门许多特色小吃的用餐环境很差,服务也不佳,而且很多店都是 “夫妻店”———媳妇收钱,老公做饭,不管是做工还是选材,都没有统一标准。一些根本没有技术底子的人,只要出得起钱开店,就能卖得了特色小吃。

  而这样频频出现的冒牌“夫妻店”,也让原本规模就小,而且深藏在巷子中的厦门正宗特色小吃店踪迹难觅。


    “夫妻店”模式经营使得人才“断层”


  “夫妻店”的小作坊经营模式是厦门特色小吃最传统的经营模式。

  厦门旅游协会烹饪分会会长、国家高级烹饪技师汪沂增表示,特色小吃一般都是纯手工制作,售价也相对较低,通常走的都是薄利多销的路线。所以年轻人在小吃店里干活,不但很辛苦,而且还赚不到什么钱,导致很多“夫妻店”人手都很紧张。再加上厦门许多“夫妻店”的老板中有很多人都已到中年,他们都希望子承父业,只肯把手艺传给自家人,但他们的下一代不一定愿意这样做。

  这些原因,都直接导致了厦门正宗特色小吃制作人才出现断层的局面。汪沂增说,如今市面上很多标榜卖“厦门特色小吃”的店,所销售的小吃不管是色、味还是口感都与正宗的小吃不一样,有些小吃手艺甚至还到了失传境地。


    厦门特色小吃如何保持“特”


  昨天,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烹饪专业厦门特色小吃班的开班,与厦门特色小吃制作人才的断层就有密切关系。让人好奇的是,特色小吃能开班统一授课,那“特”又该怎么体现呢?

  汪沂增认为,厦门特色小吃承载着近600年的民俗历史文化,它根植于民间,需要时间的沉淀,在人才储备方面也不能急功近利。目前开班授课,除了小吃制作理论的学习和基本功的掌握,最需要做的,就是充分挖掘厦门所有特色小吃,包括一些正面临失传困境的小吃,把这些小吃的菜谱都汇集起来,并聘请“老字号”名师为学生传授经验,让学生传承具有民俗特色的传统工艺,让特色小吃真正具备其独特性。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张剑辉表示,厦门特色小吃班将有针对性地培养厦门特色小吃制作人才,让学生多拥有一技之长,在他们学业有成之后将这一手艺带回各自的家乡,从而也能使厦门特色小吃走向全国。同时他还透露,日前厦门海洋职业学院拟与厦门工商旅游学院合作,将成立福建首个烹饪大专班。

相关推荐
市人才服务中心走访慰问共建部队
发布时间:2023-09-04
市人才服务中心直属党委 组织党员走进松毛岭探访长征第一村
发布时间:2023-09-04
市人才服务中心直属党委举办党员夜校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直属党委举办“学习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知识竞赛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展廉洁文化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展 “七一·爱心结对”走访慰问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举办“留厦来·更精彩”2023厦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直播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8
厦门人才市场举办国资国企专场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3-08-08
“稳就业 促发展”厦门大学专场招聘护航求职路
发布时间:2023-08-08
关于我们
人才中心
服务项目
招聘职位
现场招聘/校园招聘
人事档案服务
使用与帮助
下载中心
信息管理规定
隐私条款/免责声明
服务问答
用户使用说明书
联系方式
服务电话:0592-5396657
监督电话:0592-5396662
人事档案服务电话:12333
webmaster@xmrc.com.cn
意见反馈/投诉建议

微信公众号
人才网触屏版
人才网App
抖音直播带岗
Copyright © 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事业单位)          闽ICP备05025868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