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
民警和武警组队在高崎机场巡逻。
在中山路,特警警车随时待命。
在机场候机大厅巡逻,第一时间处置旅客突发情况。
六种警力
包括特警、武警、边防武警、高速交警、属地公安分局民警、协警
反恐作战专班
市公安局反恐处牵头,110指挥中心、刑侦、治安、网安、出入境、交警等多部门组成
昨日,在高崎国际机场,巡逻民警和武警手持微型冲锋枪和应急棍,出现在候机大厅;在SM城市广场,身着黑色制服的特警队员,携带盾牌和微型冲锋枪,从餐厅的橱窗外走过……
不少市民发现,街头的巡逻警力正悄然发生变化。昨日下午,厦门警方对外发布信息:即日起,市公安局组织特警、武警、边防武警、高速交警、属地公安分局民警、协警等六种警力,荷枪实弹进行武装巡逻,全面提升治安防控等级,进一步加强社会面治安管控。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本组文图/记者 吴俊鸿 吴海奎)
【新变化】 武警民警持枪巡逻 旅客很有安全感
昨日下午,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候机厅,一抹蓝色和绿色格外亮眼——他们是在机场武装巡逻的民警和武警。
武装巡逻小组由四人组成,一名身穿蓝色警服的民警手持微型冲锋枪,三名身穿草绿色迷彩服和黑色防弹衣的武警,手上除了有步枪,还有应急棍和盾牌等冷兵器。
据介绍,这种微型冲锋枪加冷兵器的组合,主要针对暴力事件——如果犯罪分子手持非杀伤性武器,应急棍和盾牌等冷兵器就可以应对;如果犯罪分子持枪,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警方则不排除使用枪支进行压制。
同时,在厦门北站,市公安局特警机动冲锋队(PTU)、集美特警、铁路特警三支武装巡逻力量,分别布控在南广场和出发层,为旅客编织一张安全网。据介绍,武装巡逻从每天早上6点多开始,到晚上12点多动车结束运行为止,不间断地采用步巡、徒步驻点、车辆驻点等方式巡逻,确保在第一时间处置暴恐事件。
“我们在这里巡逻,更多的是起到一种震慑作用。”一名特警队员表示。记者注意到,武装巡逻小组在机场执勤时,吸引了不少旅客的目光。“看到他们在巡逻,我就觉得特有安全感。”一位正在过安检口的旅客说。
【新措施】 多部门联合反恐 提升治安防控等级
巡逻警力的变化,不仅发生在机场和火车站。在SM城市广场和中山路,同样可以看到荷枪实弹的巡逻警力。
警方对外发布消息称,我市将成立由市公安局反恐处牵头,110指挥中心、刑侦、治安、网安、出入境、交警等多部门组成的反恐工作合成作战专班;昨起,六种警力武装巡逻,全面提升治安防控等级。巡逻警力将采取车巡与步巡、流动执勤和设卡盘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要害部位、繁华商业区、车站、码头、旅游景区等公共复杂场所和重点路段进行公开武装巡逻。
警方表示,通过荷枪实弹巡逻,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可迅速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制止或处置突发情况,有效震慑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盘查率和现行抓获率,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除了巡逻,警方还将对进入厦门的货车、长途客车、出租车以及其他可疑车辆,进行重点盘查,严查枪支弹药、危爆物品、管制刀具。
“在公共场所,一旦遇到犯罪分子携带杀伤性武器,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警方多次警告无效,可立即开枪射击。”昨日,一名巡逻队员向记者透露此次治安防控等级提升的严肃性。
【链接】
这些区域防控最严
全面提升治安防控等级,哪些地方将成为防控最严区域?警方透露,警力将重点投放于交通枢纽、商业圈等治安复杂区域,以及“四桥一隧”、高速公路出口、治安卡点等重要部位。
城区重点区域
包括市政府白鹭洲片区、明发商业广场片区、加州商业广场片区、枋湖片区、万达广场片区、SM城市广场片区、中山路片区、厦大南普陀片区、台湾街片区、会展中心片区、环岛路书法广场、环岛路白城沙滩片区、鼓浪屿片区等13个片区。
“火力配置”: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和武警支队,2名特警加2名武警编成一个勤务组。
交通热点区域
包括高崎火车站、厦门北站区域;高崎国际机场、轮渡码头、第一码头BRT总站区域。
“火力配置”:两个火车站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和属地分局特警队承担;机场和轮渡等三大片区,由属地分局和武警支队承担,1名民警加3名武警编成一个勤务组,由民警任勤务组组长。
交通节点区域
四桥一隧:由各属地公安分局负责,武警支队配合。
各高速公路出口:由高速交警支队负责,边防支队配合。
部分市际卡点:由各属地公安分局负责,边防支队配合。
桥隧及治安卡点:以设卡武装盘查为主,以2名民警加3名武警、3名协警编成一个勤务组,每组设组长1名。
【记者手记】
亮出锋芒
●本报记者 黄圣达
关注公共安全的市民,近期或许会注意到这样几个细节:
2月底,厦门警方新组建的特警PTU亮相街头,配备95式突击步枪和92式手枪,确保第一时间快速处置突发性案件;
3月初,市公安局启动“加弹”枪法特训,从局长到一线民警,全员按高标准参训;
“五一”小长假期间,警方每天调集武警、特警和派出所民警,500余名警力屯于街面,荷枪实弹开展24小时治安巡逻;
5月25日起,我市启动“六警联勤”,这可能是近年来厦门最高标准的一次反恐治安行动。
一系列“组合拳”,被外界视为“主动式警务”的觉醒——过去,坊间曾认为警察带枪很危险。这种认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警察面对犯罪分子时缩手缩脚,生怕开错枪、打错人。有枪不能带、有枪没子弹,甚至有枪不会开、有枪不敢开。警务模式趋于被动,受伤害最大的,是老百姓。
以“武装巡逻”为标志的治安防控等级全面提升,亮出了厦门警方的锋芒。这样的锋芒,与国际通行的警务理念接轨——当下国际社会的主流看法是,让警察“刀枪入库”给公共安全带来的风险,要高于误伤之害。当然,前提是警察必须合法用枪。
老话说得好:对犯罪分子仁慈,就是对人民犯罪。不以霹雳手段,怎显慈悲心肠?
为厦门警方亮出“锋芒”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