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图为秩序井然的现代机械制造业生产线。(资料图/记者 苏媛 摄)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卓悦佳 通讯员 吴升涵)
2015年是我市全面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市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冲刺达标年。1月29日,市政府召开了2015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第一季度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会议暨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会议。会议贯彻落实了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我市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全面部署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
市安委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将以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主线,突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健全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四大重点任务。
【关键词1】
一条主线
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2013年1月,国务院安委办启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厦门成为首批10个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试点单位之一,将在今年底前完成。因此,今年将是厦门创建工作的攻坚冲刺之年,全市将以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主线,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这个中心,健全“八大体系”,强化“三个能力”,确保今年年底通过国家考核达标验收。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要以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主线,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为“美丽厦门”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关键词2】
四大任务
强化红线意识
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记者了解到,我市今年将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三个必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三个必须全覆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各级安监部门向同级组织部门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全覆盖”的“五级五覆盖”。
同时,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基础管理和应急救援“四到位”;并明确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的安全生产职责,总经理担任企业安委会主任,分管领导负责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定期向董事会和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并定期向社会公示,企业建立或明确专门的安全生产机构和人员的“五个全覆盖”,督促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此外,还将加大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做好新《安全生产法》宣传贯彻,从严从重惩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加快《厦门经济特区安全生产条例》立法进程。
深化源头治理
推进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今年,我市要将隐患排查治理从阶段性突击整治向法制化、常态化、规范化过渡,形成政府、部门、企业、社会良性互动,明确企业做什么、怎么做,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同时,进一步加强油气输送管线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燃气、油气和化工管道摸底排查,建成统一、完整的管道分布图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确保燃气、油气和化工管线管网平稳运行,安全可控。抓好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消防安全等专项治理,强化轨道交通、道路桥梁隧道等重点项目施工安全监管。严厉打击与校车、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渡口渡船等有关的非法违法行为。
夯实基层基础
着力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今年我市将落实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目标,统筹城乡安全发展、健全“八大体系”、强化“三个能力”建设,务求37个镇(街)全部达到省级以上安全社区标准。全面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全力推动个体工商户标准化创建工作,确保到2015年底评审达标率不低于65%。
同时,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和科技投入,并强化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民宣传教育体系,引导公众和媒体积极参与支持安全生产。此外,还将强化应急保障能力,着力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深化改革创新
健全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只有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生产获得有效监管,才能真正达成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
据悉,目前我市已经出台《厦门市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多部门、跨行业、跨部门安全生产联合执法行动新模式;建立健全“五级五覆盖”体制,健全完善“四不两直”工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隐患和重大问题通报制度,属地负责整改,行业归口督办。
同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从“事前监管”向“事后监管”转变,从传统的命令加控制式的“管控法”向主体责任为主加管理为辅相结合的“共治法”转变。此外,还将探索建立第三方监管模式,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办法,积极培育和扶持第三方安全生产监管技术服务,发挥社会保险机构的间接安全监管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和“黑名单”。我市还将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安全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权重。
【关键词3】
三大措施
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
近段时间全国连续发生一系列突发事件和事故,敲响了安全的警钟。岁末年初,正是事故易发、多发,并最容易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敏感时期。据了解,元旦前,市政府已经下发了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市政府安委办为此专门印制数万册新版《安全生产法》等宣传材料赠送给基层。
此次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将以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燃气等行业(领域)为重点,采取“企业单位自查自纠、行业部门专项检查、各级政府综合督查”的方式,全面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组织对本行政区域、本行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大检查,发现治理隐患,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督促企业真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
从“六打六治”到厦门版的“十打十治”,今年厦门安全生产工作将特别突出抓好餐饮场所燃气专项整治,消防、人员密集、公众聚集、“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和春运安全,建筑施工和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监管,及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烟花爆竹和特种设备整治。
全市将深入检查城镇燃气经营、运输、使用、安装维修、50公斤大瓶和大用户等环节;严格大型集会等活动审批报备,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保证消防设备设施齐全完好,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防范措施到位;强化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加强校车、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客货运车辆安全管理,加强厦鼓厦嵩渡口渡船安全整治和人流管控,严厉打击影响航道通行安全和渡运安全的非法行为;做好工厂企业和建筑工地外来员工返乡过节的安全管理,强化轨道交通、道路桥梁隧道等重点项目施工安全监管;强化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和油库、加油站等重点区域的管控,深入开展燃气、油气和化工管道摸底排查,建成统一、完整的管道分布图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强化烟花爆竹“严打严控”,坚决执行烟花爆竹岛内“禁燃”令。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应急保障
记者了解到,我市要求今年各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们对年终岁首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周密组织安排,并迅速付诸行动。要求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当前的安全生产任务和要求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个员工,杜绝安全盲区。
根据市政府出台的安全生产应急总预案要求,要求各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完善细化各分项应急处置的子预案,健全应急指挥和联动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力量和物资储备,确保有备无患。同时,加强应急值守,畅通信息渠道,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查岗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能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及时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切实保障“两会”顺利召开、群众欢庆过节。
【数据】
去年全市安全生产
总体平稳基本受控
2014年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可以用总体平稳,基本受控来概括。2014年,全市发生四类生产安全事故192起,死亡87人,受伤156人,直接经济损失481万元;共发生5起较大事故,未发生重大事故,四项绝对指标都控制在福建省下达指标范围内。其中,亿元GDP死亡率为0.026、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为1.13、万车死亡率为1.26,这三项事故相对指标均大幅低于国务院安委会和省下达控制指标。
【回眸】
四方面强化安全生产
去年,市安委办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大绩效考核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了《厦门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6个区、2个管委会也相应制定出台党政同责的规定。绩效考核中加大了安全生产的量化考核权重,市、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都进行健全完善,市政府安委会按照新的考核标准完成了对我市各区、各管委会和23个职能部门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
严格安全生产监管执法
从“六打六治”扩展为“十打十治”
在国家和省部署的“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基础上增加旅游设施、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瓶装燃气等方面整治,拓展为厦门版“十打”,细化为21个整治方向,将任务具体分解到31个责任单位。行动期间,共检查企业8230家(次),检查餐饮场所1万多家,检查车辆16353辆(次),排查治理隐患9135条,打击违法行为7495起。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高危领域、道路、燃气等专项整治
开展以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油气管道等高危领域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查整改安全隐患298项。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查处道路交通违法373865起。对全市9402家使用燃气的餐饮场所和112个燃气供应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取缔餐饮企业15家、停业整改78家,一律禁止中小型餐饮场所使用50公斤瓶装燃气。
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企业达标数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面广量大、缺乏标准等特点,制定我市个体工商户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4年全市2048家企业实现达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577家工贸行业企业通过了国家二、三级达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