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湖里殿前街道是厦门岛内面积最大的街道。同时,这里拥有岛内最大的“城中村”,27万人口中有24万是外来人口。如何管理好“城中村”?如何提升居民的素质?如何促进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融合……这些都是殿前街道所要面对的一道道社会管理难题。“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居民提供文化养分,塑造人们的美丽心灵。”殿前街道党工委书记林进春告诉记者,推进美丽厦门、美丽湖里建设过程中,殿前街道从提升居民的素质着手,通过搭建群众文化的舞台,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居民道德和文明素质,锻造人的精神之美,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家门口的大学 就像一座“充电站”
夜幕降临,高殿社区服务中心的一间教室里,上百名居民聚精会神地望着讲台,边听边记录。他们中有80后小伙子,也有60多岁的老人,每个人都像大学生一样认真上课。去年年底,在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湖里团区委的推动下,厦门首座社区大学正式在高殿社区落户,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来务工者,都可以走进课堂,免费听专家授课。
选择在高殿社区开办社区大学,是因为这里居住着18万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是渴望获得知识的一个群体。任课老师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所传授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分享人生经历与成功经验,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收取任何报酬。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并不由社区决定,而由学生“点菜”。高殿社区副书记张俊强说,开课前,他们走访当地企业和居民,了解大家的知识需求,再按需来开课。目前,社区大学已经开设35门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商务英语、理财、礼仪、中医刮痧等学术、生活以及社团三类课程。同时,社区大学也实行学分制,学员不限学历、户籍,在修完一定学分后即取得最终结业证书,对于缺课的学员,制定了两种惩罚性措施:取消学分或者参加周末义工活动,当作补课。经过10个多月的运行,300多名居民在这里“充电”,不断汲取知识营养。通过各类课程、活动,促进社区本地与外地居民的交流与互动,让社区更加温暖。
居民乐享 “点单式”文化服务
登上舞台一展优美的歌喉、展现动人的舞姿、吹奏动听的曲子陶冶情操……相信很多居民都拥有自己的“文化梦”。而在殿前街道,这里就搭建了这样一个文化“梦想秀”的舞台,通过征集梦想、专业培训、提供展示舞台等一系列举措为居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美好期待的文化心愿与梦想。
“殿前梦想秀”活动于2011年正式启动,街道每年会定期向社区居民征集“文化梦”,之后再通过整理归类,免费开展各类文化培训班。目前,殿前街道共开办了书画、唱歌、拉丁舞、广场舞、葫芦丝、瑜伽等16个培训项目,已有上千名居民通过殿前“梦想秀”活动实现了他们的文化梦,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技能水平。在帮助居民们实现“文化梦”的过程中,殿前街道还涌现出了上千名文化志愿者,成为传递文化的真正使者。
在殿前街道,我们还欣喜地看到,街道干部的办公场所并不宽敞,相反办公楼中很大一部分都用作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在这栋办公楼内,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房、舞厅等一应俱全,外来务工人员和社区居民都可以免费体验;办公楼一楼与市图书馆合作的厦门图书馆殿前分馆也已投入使用,它也是目前厦门市图书馆17个分馆中面积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图书馆;而在拥有200多个座位的“湖里星期六讲坛”、“科普讲坛”,社区居民也可以时常来这里聆听专家讲座,享受丰富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