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日前落幕的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厦门不仅荣获“2014中国智慧城市治理领军城市”,在全国十个智慧治理优秀案例中,更是独占四席,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响。
为了让市民更近距离地感受“信息消费”给城市、生活带来的改变,从即日起,本报推出《美丽厦门,智慧惠民》系列报道,解读全国智慧治理优秀案例中的厦门样本。
今日,晨报为您解读的是“公安交通事故视频远程定责定损平台”。
晨报记者 鲁礼义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 “这里是110,先生您好!您是前车的车主吧,是您的车后溜造成追尾吗?好的,现在责任已经很清楚,您要负全责。双方互换一下驾驶证的副本,互留一下电话,48小时内一起到定损中心处理,现在再跟您确认一下车辆信息,我们通知民警不必再到现场。车流量大,请注意安全!”
昨日早上9时21分,在文兴东路与前埔南路附近,两辆轿车发生追尾。而上文,则是民警借助实时监控通过电话与两位当事车主沟通的部分对话。从报警到事故处理完毕,前后不到7分钟,节约了当事人的宝贵时间,也使道路通行得以快速恢复。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厦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交通事故视频远程定责定损平台。
在日前落幕的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该平台入选全国十大智慧治理优秀案例。
交通事故智慧处理
上文的这起事故,由于发生在岛内的城区干道,并无人员受伤,单方车损预估在一万元之内,且当事人尚能自行移动车辆,属于“交通事故视频远程定责定损平台”可以处置的范围。当事人报警之后,事故信息就进入了平台。
在110指挥中心,记者看到这个智慧平台由民警和厦门市保险行业协会的保险查勘定损员共同值守。从平台获悉事故信息之后,他们迅速找到离事发地点最近的监控探头,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录像、截图,固定证据并核对车辆信息。
与此同时,他们通过电话与当事人沟通,并结合监控视频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查看车辆损失部位预估损失情况,把事故定损情况告知当事人,指导处置事故。这起事故中,民警通过电话沟通发现,这起追尾事故是由前车后溜引起,因而前车全责。当事双方对民警的定责定损并无异议,二人互留驾驶证的副本、联系方式之后,就离开了现场,现场交通得以恢复。随即,值班民警通知出警民警不必再到现场。稍后,平台自动将本次事故的相关信息发送到厦门市车辆定损中心,48小时内事故双方一起到定损中心处理保险理赔事宜即可。
如果当事人对视频远程定责定损有异议,那么民警或保险查勘定损员将引导当事人先将事故车辆移动到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做进一步处理;仍有争议的,可以等待出警的民警到场处置。
畅通道路还给市民
记者从110指挥中心了解到,“交通事故视频远程定责定损平台”2014年1月10日率先在全省开通。而像这样的轻微交通事故,这个智慧平台每天都会发现七八十起,每天可以成功处置40起左右。
“运用我们的平台处理交通事故,平均耗时在6分钟左右,最快3分钟就可以处置完毕。快速处理交通事故,能够防止因交通事故造成大面积堵塞,将畅通的道路还给市民。”平台值班民警介绍。
数字证明,该平台在疏导交通、缓解拥堵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平台运行一年多以来,累计发现轻微交通事故19770起,成功处置9350起,处置率到达47.3%,厦门岛内交通堵塞报警量与2013年同比下降16.8%。
据悉,下一步厦门市公安局将力争用3年时间继续完善全市视频监控网络,监控发现率提升至70%,发现数年增长率达到15%;处置率上升至60%,成功处置率则上升至80%。
记者手记
智慧城市
就在您身边
近年来,全市道路交通状况日益严峻,岛内主干道尤甚。究其原因,除了机动车数量超过道路承载能力之外,城市主干道上的轻微事故引发的拥堵同样不可忽视。幸而,智慧城市拿出了有智慧的解决方案。
在110指挥中心,现场民警只需戴上耳机,操作键盘控制监控探头,不仅可以听到事故现场的声音,还能看到实时的画面。用这样的方式处置交通事故,民警好像就在现场,就在当事人的身边。这甚至比“身临其境”更有效,民警不仅能马上倒查事故录像,更重要的是能在道路拥挤的情况下,瞬间“来到”当事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