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人才网
招聘职位
现场招聘
校园招聘
人事档案服务
在线客服
切换到用人单位
登录/注册
厦门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纪实
发布时间:2016-08-16
“鼓浪屿好八连”的战士们带领残疾人游览鼓浪屿。(厦门市双拥办供图)
海风吹奏双拥曲,鹭岛盛开双拥花。
这是一方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热土。历史上曾涌现出“英雄小八路”、“支前七大娘”、“前沿十姐妹”和“海上猛虎艇”、“鼓浪屿好八连”等闻名全国、全军的英雄集体和模范人物。
历经风雨,时代变迁。双拥光荣传统在厦门历久弥新,根深叶茂,焕发出盎然生机。前不久,我市再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实现“九连冠”目标;“鼓浪屿好八连”、思明区中华街道分别荣获“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
2012年以来,全市军民认真遵循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确立的双拥工作“十个好传统”和“双拥共建工作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要赋予她新的内涵”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党政军领导齐抓双拥工作
“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厦门是一座有着优良双拥传统的城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就在倡导推行军民融合发展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1987年7月22日,时任厦门市副市长、厦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东南第一哨”角屿考察并看望慰问守岛官兵,得知角屿是个无水、无电、无居民的“三无”小岛,部队官兵的淡水、蔬菜全靠民船运送,一到台风天就断水断菜的情况后,亲自协调督办,打造“一口好水井、一块好菜地、一个好猪圈”,从而改善了连队用水、蔬菜、猪肉保障难的问题,被官兵们铭记为“三个一好”工程。
时过境迁,厦门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向前发展,经济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但习近平同志留下的双拥好传统没有改变,成为市委、市政府和驻军领导机关持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做好双拥工作的标准。去年“八一”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率队慰问角屿三连,当了解到2002年市委、市政府为守岛官兵购置的“双拥号”交通艇已达到报废里程和使用年限时,立即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出资200万元为连队购置一艘全新的交通艇。转眼到了今年“八一”,新“双拥号”如期交付给角屿三连,守岛官兵们又一次收到了市委、市政府的一份沉甸甸暖心田的节日厚礼。
党政军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双拥工作,为做好双拥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市长裴金佳分别担任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第一副组长,驻军部队领导、市(区)直部门领导是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
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和至少十几次的研究军地工作的专题会议,及时研究部署全市双拥、国防动员工作和为部队办实事项目。第31集团军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厦门警备区领导重视充分发挥双拥工作牵头部队作用,厦门水警区、海军南方局、空军驻厦部队和武警各部队领导,把双拥工作当做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建立健全双拥工作长效机制
为了使双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近年来,我市不断建立健全双拥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双拥工作“五个纳入”,即:把支持驻厦部队全面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把为部队排忧解难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把涉及地方支持的军队建设重大项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为部队提供智力科技支持纳入“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把双拥工作纳入党政机关效能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市、区党政“一把手”认真履行“书记工程”“主官工程”职责,不断完善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党委议军会议、党政军领导联席会议、党政领导过军事日、部队领导过经济日等会议与活动制度,形成了一个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其中,建立军地三级沟通协调和军地矛盾沟通处置制度,制定关于建立第一时间化解军地矛盾纠纷机制的意见在全省起到了示范作用。2012年-2015年,共协调解决120多个涉及军地建设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市坚持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以能打胜仗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先后出台《厦门市拥军优属办法》、《厦门市贯彻实施军人随军家属和军转干部随调随迁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等近60项地方性规章和政策,在促进部队全面建设、为部队排忧解难等方面发挥了保障和促进作用。2012年-2015年,接收安置军转干部1415人,约占全省1/3多;接收安置退役军人2768人,安置519名随军家属就业,解决部队子女入托就学1210人,落实中考成绩加分、优先录取等优惠照顾268人;征集大专以上学历兵员比例保持在50%以上,每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实现连续31年无责任性退兵。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99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每年调标一次,优抚对象的补助标准均超过部颁标准,位居全省之首,高于全国标准三分之一以上。
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九大体系”
便捷的翔安隧道,不仅使我市出入岛形成了“陆地-海上-海底”的立体交通格局,也成为厦门军民融合的有力见证。近年来,我市修建了十多条战备公路,建成环岛干道、翔安隧道等一批平战结合的重点工程,构建了以海港、空港、高铁、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战时快速机动作战交通枢纽,保障了军事交通需要。
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我市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提升,构建了“九个体系”,即:立体配套的交通体系、科学规范的机制体系、军地共育人才体系、资源共享的信息体系、经济建设兼顾军事需求体系、大国防教育体系、通用物资社会化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工程体系、军队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体系。每个体系都结出累累硕果。其中,军地共育人才体系,为部队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万多人次,建立9类科技拥军“专家库”和8个科技拥军示范基地,协助部队取得200多项科技攻关成果,拨款200万元支持31集团军建立全军首家博士后工作站;通用物资社会化保障体系,仅2014年就为过往部队178批3万多人次提供食宿饮水等服务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工程体系。2015年4月,市政府、国防科大、中国电子信息集团三方共建“厦门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和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园,紧跟高新技术领域最新发展趋势,构建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已生成合作项目近40个、总投资150亿元。
社会化拥军蔚然成风
“改革不忘拥军,发展更重拥军”,这是全市人民的共识。一直以来,我市注重从政治上、生活上和政策上关心驻厦部队,让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官兵和广大优抚对象。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全市每年安排2000多万元驻厦部队官兵生活补贴、700多万元未就业随军家属基本生活补助金;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并纳入每年政府办实事项目;对重要军事项目则另行安排资金支持,安排1500万元支持31集团军长泰信息化训练场建设、800万元支持海军92762部队锦园新营区建设、100万元支持新“厦门舰”文化建设、200万元建造新“双拥号”交通艇。
思明区曾厝垵的纪不池长达半个世纪的拥军情怀,人称“拥军好大妈”;湖里区后坑实业公司的叶福伟,三十年如一日为部队送温暖,人称“拥军董事长”……近几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双拥在基层”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基层拥军模范个人,以及湖里区爱国拥军促进会、双拥合唱团等一批拥军社会组织,今年八一前成立的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为我市社会化拥军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不少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为部队建设、官兵生活提供服务和帮助。社会化拥军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工厂、社区蔚然成风。
驻军部队融入美丽厦门建设
地方全力服务部队强军建设,部队则积极投入美丽厦门行动。
10日上午,同安区莲花镇的上陵村,像过年一样热闹。一大早,厦门警备区近60位官兵就赶来看望慰问村民,为村民义诊。不仅上陵村,厦门警备区近期先后深入同安、翔安两地的10多个村庄,慰问困难群众,开展便民服务——这只是驻厦部队拥政爱民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来,驻军部队不断深化爱民为民惠民活动,开展精准帮扶。第31集团军、厦门警备区定点帮扶我市7个乡村、5所中小学,设立1个植树区,投入2300万元修缮国防教育展览馆。厦门警备区设立扶贫基金,团以上干部每人捐资1500元帮助90名贫困学生,海军92762部队与共建单位象屿集团捐资100万元援建山区小学。各部队共为希望工程捐款168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00多名。驻军医院为全市8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和500多名孤寡老人发放医疗就诊卡,并坚持上门巡诊。各部队出动兵力30多万人次、机械车辆2万多台次,支援轨道交通、两岸金融中心、翔安新机场等30余个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出动兵力8000多人次、车辆1000多台次,参与抗击台风等重大抢险救援行动,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参加地方植树造林25万亩,营区植树70余万株,有57个营区被评为“绿色军营”。
驻厦部队发扬双拥光荣传统,不断谱写拥政爱民工作新篇章。积极参与军地共创平安厦门和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志愿服务模范城、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十项工程”,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应急抢险救灾中发挥主力军、生力军作用,被誉为经济特区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厦门日报)
相关推荐
市人才服务中心走访慰问共建部队
发布时间:2023-09-04
市人才服务中心直属党委 组织党员走进松毛岭探访长征第一村
发布时间:2023-09-04
市人才服务中心直属党委举办党员夜校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直属党委举办“学习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知识竞赛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展廉洁文化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展 “七一·爱心结对”走访慰问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8
市人才服务中心举办“留厦来·更精彩”2023厦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直播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8
厦门人才市场举办国资国企专场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3-08-08
“稳就业 促发展”厦门大学专场招聘护航求职路
发布时间:2023-08-08